第二届关肇直奖
获奖论文:具有线性和非线性不确定性的多变量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论文作者:田玉平、黄一(东南大学)
时间地点:1995年10月,安徽黄山,第15届中国控制会议

关肇直奖设立20周年之际的随想

田玉平,2014年3月
(东南大学)

  1994年太原中国控制会议上,我入围第一届关肇直奖答辩;1995年黄山中国控制会议上,我和黄一获得第二届关肇直奖。一晃20年过去了,当年得奖时的喜悦与兴奋早已让时间带走了,但因得了关肇直奖而产生的对关肇直先生大师风范的仰慕之情,却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增长。多年来这种情愫一直激励我在科研工作中求真、求新和求用。

  求真,可以说是科研工作的第一准则,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一以贯之并不容易。究其缘由,我觉得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求真意味着“求难”,畏难会使人放弃求真的准则。显而易见的东西虽然也不乏真理,但大多数科学真理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言:“自然喜欢躲藏起来”。我没有机会亲见关先生在科学研究中孜孜求真的风姿,但从上世纪90年代参加“攀登计划”项目开始,我与科学院系统所的前辈和青年科学家们多有接触,这支现代控制理论队伍是关先生亲手培育的,他们身上体现的求真求难的学风深深吸引了我。

  在当今有些浮躁的中国学术界重新喊响求真的口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看到,与古希腊文化不同,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求真并不占据统治地位,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儒学。很难说中庸的儒家文化站在求真精神的对立面,但在科研工作中过分发酵儒学价值观肯定是不利的。例如,“孝悌”和“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培养人的道德、激励人生价值实现和维系社会和谐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但由此催生出的循规蹈矩、迷信权威和急功近利,则会让人迷失求真的方向。因此,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培育出求真的基因,对今天和未来的中国科学工作者乃至管理工作者,都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求新的第一层意思是追求创新的结果,这是求真路上的事,因为只有不断提出新的方法、推出新的结论,才有可能接近客观的本原。求新的第二层意思是勇敢踏进新的领域,探寻新的课题,追求新的知识,张扬人生活力。这一点在关先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在泛函分析领域卓有成绩和很有潜力的大数学家,他后来又踏进了中子迁移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个完全崭新的领域。

  求新要求更广的视野、更宽的知识面。就我个人而言,为了研究鲁棒控制,我学习区间分析、凸分析、泛函;为了研究混杂系统,我学习自动机理论、非光滑分析;为了研究多agent系统理论,我学习图论。我感觉,求新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仍然是畏难,只有克服畏难,才有可能在求新的路上有所进步。

  求新切忌跟风,必须脚踏实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进入新领域的路径。否则,即使被风带进了新领域,也只能看看风景,落得“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结果。

  如果说,求真是对客观实在的追求,求新是对自我超越的追求,那么求用则是对科学的社会价值的追求,就是要将科学用于民族、用于国家、用于社会。关先生令人仰慕的地方在于他将求新与求用完美地结合起来。上世纪50年代,为了我国原子能科学发展的需要,他开始研究中子迁移理论,并首次给出研究该问题的重要方法的理论基础;60年代,为了我国军工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控制理论的开创性研究和推广工作,在人造卫星测轨、导弹制导及潜艇控制等项目中作出一系列重要贡献。我们设立关肇直奖纪念缅怀关先生,就是为了要学习和弘扬这种将科学追求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的作风。

  今天,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已进入关键时期,传统工业的升级换代、信息产业的蓬勃兴起、空间探测的深入开展、国防工业的现代化等,不断向控制科学提出新挑战、创造新机遇。有志于控制科学的朋友们,特别是年轻朋友们,让我们将自己从任何精神和实际牢笼中解放出来,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创造辉煌。

获奖者简介:   

  田玉平,1986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莫斯科动力学院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系研究生毕业,获前苏联自动控制专业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PhD);1996年获俄罗斯自动控制专业技术科学博士学位(ScD)。现为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杂系统控制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多运动体编队、协作导航与控制,2)通信网络、网络化系统的优化与控制,3)复杂系统控制理论、方法与应用。在John Wiley & Sons等国内外出版社出版中英文专著2部,发表国际期刊论文5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700余次。在运动体编队和搜索控制以及电机控制方面拥有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 项和国家“863”项目2项。曾获第二届关肇直奖(1995),第七届霍英东教育基金(1999),第三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WCICA 2000)最佳理论论文奖(2000),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10)。

  田玉平教授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控制理论与应用》和《东南大学学报》编委。他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八、第九、第十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关肇直奖”第七届评奖委员会委员、中国控制会议张贴论文奖第二届评奖委员会委员。

  

  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2011-2014 版权所有

中国自动化学会 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电话:86-10-62551965;Email:tcct@is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