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on Control Theory,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 成立于1961年11月底,是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时最早设立的四个专业委员会之一,也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目前所属的二十多个专业委员会之一。其宗旨是团结国内外从事控制理论、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促进控制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发展与普及,加强控制科学和系统科学的应用研究,密切理论研究部门与工程实际部门之间的联系,为我国系统控制科学的发展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自1978年中国自动化学会恢复活动以来,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构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成功开展了形式多样、规模不等的学术交流活动,如中国控制会议、1988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辨识和系统参数估计会议、1999年第14届IFAC世界大会、2009年第48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IEEE CDC)和第28届中国控制会议联合大会、中日双边会议、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等。

  中国控制会议是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系列学术年会,其前身是“全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1979年,第一届“全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在福建厦门召开。1994年,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建议并经中国自动化学会批准将每年一次的“全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更名为“中国控制会议”(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简称CCC)。自2003年开始,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是推进中国控制会议的规范化和国际化。此后,中国控制会议的组织、内容、形式等多个方面都逐渐与国际上有影响的控制会议接轨。

  三十多年来,中国控制会议已先后在福建厦门、广西桂林、四川峨眉山、云南昆明、安徽屯溪、黑龙江牡丹江、湖南索溪峪、山东曲阜、陕西西安、浙江杭州、山东威海、江苏南京、湖北武汉、山西太原、安徽黄山、山东青岛、江西庐山、浙江宁波、香港、辽宁大连、浙江杭州、湖北宜昌、江苏无锡、广东广州、黑龙江哈尔滨、湖南张家界、云南昆明、上海、北京、山东烟台、安徽合肥、陕西西安等地成功举办了32届,投稿数量、会议规模逐年增长,影响力日益扩大,已成为国内外控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系列学术会议之一。会议以中文和英文为工作语言,采用会前专题讲座、大会报告、专题研讨会、分组报告与张贴论文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自2005年起会议论文集由ISTP(CPCI)收录,自2006年起会议论文集进入IEEE Xplore,并由EI收录。会议的召开不仅促进了中国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更成为中国学者与国际学术界交流、了解世界的窗口。

  为促进中国系统控制学科的发展,专业委员会先后设立了四个奖项。为鼓励从事系统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的青年科技人员做出国际一流的成果,推动控制科学的发展,同时缅怀和纪念对推动我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关肇直教授,1994年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设立了“关肇直奖”,2003年成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的一个奖项,现已成为国内控制界有重要影响的奖项。2006年,为活跃和丰富张贴论文形式,设立了“中国控制会议张贴论文奖”。2010年,为表彰长期服务于专业委员会、为推动控制理论与应用在中国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设立了“杰出贡献奖”。2014年,为奖励在控制科学和系统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杰出学者,激励原始创新,促进中国控制科学和系统科学的发展,设立“陈翰馥奖”。

  从成立之初的15人,发展到现在的140余人,从最初的座谈会,发展到现在每年超过千人的国际会议,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增进国内控制工作者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促进中国控制科学的发展。

  五十多年来,专业委员会汇聚了一代又一代控制界的精英翘楚,团结了一大批享誉国际控制界的专家学者,为系统控制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我国系统控制领域研究与国际前沿的接轨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为提升我国控制界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的世纪,国家工业、农业、能源、国防等行业对控制科学与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控制科学将在更加广阔的领域显示其巨大的活力,这也为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站在新起点,我们将团结奋进、开拓创新,谱写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的新篇章。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在孙一康、舒迪前、赵殿甲、余达太等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带领下,自动化学院逐步确立了在冶金自动化领域的领先地位,学科建设取得了飞跃发展,服务范围拓展到智能交通、智能信息处理、生物医学、新能源、国防等领域。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863首席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北京市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

  经过“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学院拥有近5000平米的现代化信息大楼及价值5000多万元国内一流的实验设备和装置;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经费近亿元,在流程工业先进控制技术、复杂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控制方法、智能控制新理论新方法、新能源控制关键技术、新型传感器网络及信息融合等方向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获得一大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成为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和智能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并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全国“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前20%。

  学院本着“育人为本,教学卓越,研究创新,和谐向上”的建院宗旨,坚持育人为本的崇高理念,依托卓越的师资队伍和教育环境培养自动化学科领域人才,让学生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用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创新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民主、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学院人文环境,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与人生。我们热忱地欢迎有志于在自动化领域建功立业的莘莘学子加盟我们的大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国家的富强共同努力,做出更大贡献。

  请点击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宣传册,查看学院历史、师资、科研等信息。    

北京北科麦思科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会议赞助)
  北京北科麦思科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BKMASIC),隶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是北京市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2003年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金3334万,实有资本7000万。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研发中心大楼面积5600平方米,系统工程部、电气传动部、研发部、市场部、制造装配部、培训教室等位于大楼内。在北京科技大学,还设有公司营销部。

  公司现有员工155人,80%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拥有硕士学位的45人。员工平均年龄33岁,是一个朝气蓬勃、快速成长、影响力迅速提升、工程业绩行业领先的技术团队。

  公司的主导业务方向,是面向冶金企业用户,提供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生产线电气传动数字化控制系统和与之相配套的自动化数字检测仪表装备;工程范围,包括了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完整设计、应用软件开发、设备制造与成套供货、安装指导和现场调试、技术培训、终生技术支持等一条龙服务。

  尤其是近十年来,与我国飞速成长壮大的钢铁冶金相伴随,我们在轧钢自动化方面,特别是板带轧钢生产的自动化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成功。20多条板带轧钢生产线的三电(计算机、电气传动、检测仪表)自动化系统装备,给我们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获得了可贵的成长机遇,研发与积累了占领市场的成熟技术。

  在带钢热连轧全线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技术领域,我们已经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的计算机软硬件控制系统。其中自主研发并成熟应用的热连轧工艺控制软件包(MARSTCS-V3.0)由16项专用技术软件组成,还有3项配套的大型工具软件。其中7项核心技术软件,已经获得国家版权局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同时,我们还根据工程实践的经验和特点,研发制造了多种控制器和智能操作键盘,在工程实际中已经获得大面积的成功应用。

  可靠的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为公司在冶金自动化行业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查看公司更多信息,请点击这里。 


  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2011-2014 版权所有

  中国自动化学会 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电话:86-10-62551965;Email:tcct@is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