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成立五十周年京津地区顾问委员、历届委员座谈会

  2011年11月1日上午,“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十周年京津地区顾问委员、历届委员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思源楼712会议室举行。陈翰馥、郭雷、黄琳、卢强、屠善澄、毕大川、陈宗基、夏国洪、秦化淑、涂菶生、涂序彦、郑大钟等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历届委员40余人参会。


  会议由秘书长洪奕光研究员主持,他简要汇报了今年为庆祝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十周年所举行的系列活动情况。

  接着,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郭雷院士讲话。他首先向各位前辈、各位同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支持专业委员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在过去五十年专业委员会取得的辉煌成就中,有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大发展等外部环境因素,但是,也绝对离不开控制领域的自身特色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系统”与“控制”在学术上有丰富的科学命题,在现实中有广泛的重要需求,持续吸引着一批批青年人投身于此;另一方面,我国控制理论界有一批非常敬业的前辈、同辈和晚辈,为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做出了大量无私的贡献和奉献,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文化传统。他特别指出,在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这个平台上,基本实现了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工作性质控制界学者的“大团结”、“大联合”和“大合作”。他希望在未来的岁月中,专业委员会继续高举“团结”、“奉献”与“奋斗”的旗帜,为学科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最后,郭院长代表挂靠单位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及中国控制会议的发展。

  随后,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纪峰研究员作“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五十年回顾”报告。他首先对各位出席会议表示感谢,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之后,他主要从题词贺信和五十年来的主要工作两方面回顾了专业委员会的五十年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宋健、胡启恒、陈翰馥、戴汝为、孙优贤、王众托、卢强、吴宏鑫、陆元九、张嗣瀛、郑大钟、郭雷、秦化淑、黄琳、屠善澄、程代展等各位领导、前辈给专业委员会发来题词贺信,对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予宝贵的指导。自1961年成立以来,专业委员会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15人发展到现在的87人;开展了各项学术活动,全力推进中国控制科学的发展,如中国控制会议、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系统与控制丛书、春节茶话会等;先后设立了“关肇直奖”、“中国控制会议张贴论文奖”和“杰出贡献奖”。

  会议期间,大家畅所欲言,共同回顾了中国控制理论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讲述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件和人物,并为专业委员会未来的发展献策献计,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屠善澄院士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的成立背景,以及中国早期参加第一届、第二届IFAC世界大会的精彩故事。

  薛景瑄教授讲述了1961年代表单位去天津参加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大会时的情景。他说,与过去相比,中国控制理论的研究开展得如此蓬勃,取得的成果如此丰富,在国际上占有一席地位,与中国自动化学会和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的贡献是紧密联系一起的,在此向那些做出贡献的专家表示敬意。

  黄琳院士谈到,为纪念专业委员会成立50周年,他接受《系统科学与数学》杂志的邀请,撰写了一篇文章,回顾了我国控制理论在“文革”前的学术研究状况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并在此做了简要介绍。

  吴麒教授提到了许多令自己敬佩的前辈老师。他说,屠善澄先生在中国自动化学会和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的早期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的副理事长武汝扬老师,虽然不是科学家,却能够很好地贯彻党的政策,非常尊重科学家,令人敬佩。关于中国与IFAC,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国申请IFAC大会的情况。他说,记得第一届IFAC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时,中国只有4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的作者是涂序彦)。后来我国积极申请,虽然因各种原因经历了几次失败,但是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1999年IFAC世界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国控制界齐心合力的结果。

  涂序彦教授表示很高兴出席此次会议,并做诗两首赠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控制理论委员会,京津老友喜荟萃; 三代同堂老中青,健康长寿最可贵。”
    “控制理论大发展,继往开来永向前; 控制工程紧结合,自主创新多贡献。”

  他说屠先生是自己的控制理论的启蒙老师,当年在中科院自动化所读书时,讲授控制理论这门课的就是屠先生。而自己参加第一届IFAC世界大会的论文,得到了钱学森、屠善澄、疏松桂、杨嘉墀等老师的指导,心里非常感谢他们。他还特别提到,当年受关肇直先生委托,负责编辑了第一届全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今天在专业委员会纪念册当中看到论文集的照片,感觉非常亲切。

  秦化淑研究员讲到,自己刚刚毕业回国,于1961年参加了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大会,有幸在会上认识了钟士模、杨嘉墀、陆元九、屠善澄、武汝扬等先生。虽然是数学出身,但从此以后,调到了控制理论研究室,一生在自动控制这个行业工作。现在退休了,仍然非常关心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工作。她说,有两件事情印象深刻,一是老一辈科学家对争取中国自动控制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付出了很大心血,比如IFAC大会等;二是长期以来自动化学会各方面合作的非常好。现在国家强大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的自动控制研究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地位,为今后申请IFAC各种会议等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她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团结的精神,不管是理论还是应用,搞好合作,埋头努力,更上一层楼。

  郑大钟教授讲述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钱伟长等先生领导下创建的历史以及中国自动化学会早期的一些工作情况,并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再接再厉,创控制理论强国》:
    “五十年硕果累累,半世纪辉煌历程。循前辈远见卓识,推今辈人才辈出。
     喜论文频获大奖,看应用各开奇葩。愿同仁再接再厉,创强国重任在肩。”

  夏国洪教授谈到因工作上与中科院合作,了解了一些控制理论方面的知识,并将最优控制理论作为指导方法应用到了实践研究。在美国访学期间,因早期受益于疏松桂、关肇直先生的教导,就故障诊断与故障定位进行研究,拿到了博士学位。对未来的学术研究,他谈到两点:1)希望年轻人能从控制理论和应用上来解决航天器等大的复杂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维护问题;2)智能导弹、智能飞行器是今后的一个研究热点,希望大家在此方面有所建树。

  陈翰馥院士结合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历程,指出专业委员会发展到现在,搞得很兴旺,是几代人大力支持这个事业的结果。屠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个阶段,自己尚未参与进来。第二个阶段,关肇直、秦化淑、王恩平时期,专业委员会经费很少,仍坚持了十几年,每年都开展学术会议,非常不易。也是在这个阶段,经大家提议,将“全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更名为“中国控制会议”。第三个阶段,是程代展任主任的七年,着眼点是走向国际化。在此期间,专业委员会吸引了很多海外华人,中国控制会议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成功召开了CDC-CCC联合大会等。现在,张纪峰任主任,做事有板有眼,井井有条,颇具计划性。最后他总结道,专业委员会蓬勃发展的这几十年,大家合作把各项工作办的很好,希望今后越来越好。

  卢强院士谈到中国近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认为作为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学者也好,学生也好,都是非常幸运的。过去,中国在国际上被人看不起,现在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北京召开会议,参加人员踊跃,论文质量显著提高。这一切是几代学者努力的结果,使得我国成为了控制理论与应用的强国之一。正如在纪念册上的题词,他希望专业委员会能够“成为中国控制理论发展的引擎和旗手”。

  毕大川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公司在惯性器械及新能源方面的最新成果,令大家备受鼓舞。

  涂菶生教授讲述了自己从事控制科学研究的经历及南开大学自动化系的发展历程。

  陈宗基教授谈了自己对专业委员会的三个印象:1)敬业和活力。2)论文质量最高。3)非常团结。不仅老中青团结,理论与实际团结,现在还发展到海内外团结。

  程代展研究员提出两点期望:1)把专业委员会带有品牌性的工作做好。比如中国控制会议、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系统与控制丛书等。2)希望整个自动化界团结起来,把中国的自动化事业做好。

  霍伟、乔红、潘泉、周东华、赵千川、胡包钢等也纷纷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感想。他们表示将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严谨敬业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做出应用的贡献。

  会议为专业委员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指导,在团结、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2011-2012 版权所有

  中国自动化学会 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电话:86-10-62551965;Email:tcct@is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