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敏跃,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3年、1987年分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至1989年,任韦恩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工程系助理教授。1989年至今,任教于澳大利亚纽卡索大学,并于2002年成为该校电子工程系首席教授,曾担任过电子工程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2003年底当选为IEEE会士。曾任山东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付敏跃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控制系统、信号处理与通讯。他的早期工作包括切换自适应控制(Switching Adaptive Control)、鲁棒稳定性分析、鲁棒控制设计和鲁棒信号处理等课题。他是切换自适应控制的创始人之一,早在1986年就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并在国际重要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发表长文。此项工作抛开了自适应控制学界30多年的传统,首次提出采用切换自适应控制器,解决了一系列先前未能解决的难题(包括非最小相位,非知高频增益,非知相对阶数)。该领域现已发展为现代的监督控制(Supervisory Control)理论,是当今复杂系统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付敏跃教授在鲁棒稳定性分析和鲁棒控制设计课题上作了大量的早期基础性的工作,对鲁棒控制理论做出了重要的奠基性的贡献。通过多年对带不确定参数的线性系统的研究,他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等国际重要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在被公认为鲁棒稳定性分析最难得structured singular value(SSV)问题上,他发表了一系列的突破性的结果,包括对SSV近似算法的复杂性,D-G Scaling算法的保守性,SSV估计算法的改良等。他是将H无穷控制理论推广到带不确定参数的系统的创始人之一,由此开创了H无穷鲁棒控制理论。另外,在90年代末,他把鲁棒控制理论成功地推广到鲁棒状态估计、鲁棒滤波设计等信号处理课题上,开辟了鲁棒信号处理的一个新学支。

  近年来,付敏跃教授主要致力于网络化的控制系统研究,他成功地把一类基本的量化反馈控制问题等价为鲁棒控制问题,使得很多量化反馈控制问题能用现成的鲁棒控制理论解决。在信号处理领域里,近年来针对分频带辨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证明其速度和稳定性的优越性,并给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法。此方法已被成功用到宽带OFDM通讯的通道平衡问题上。在通讯技术领域里,将系统理论成功的用来解决turbo解码建模、多通道无线网天线系统的建模和通路容量分析、LDPC码的构造和分析等问题。在国际著名期刊和专著上发表论文125篇,发表会议论文近200篇,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他曾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Journal of Optimization and Engineering等杂志编委。

  付敏跃教授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第31届中国控制会议(CCC2012)大会专题研讨会协主席。

  付敏跃教授的个人主页是:http://www.eng.newcastle.edu.au/~mf140/home/minyue.html

 

 

  葛树志,1986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互动数字媒体研究院社会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机器人系统、非线性控制、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工业应用。已完成学术专著4部;目前在国际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累计300余篇,注册技术专利多项。于2006年当选美国IEEE会士,2009年当选英国IET会士,2010年当选IFAC会士,现任IEEE控制系统协会的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葛树志教授曾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座教授(2007)、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2004)、新加坡国防科学与技术部颁发的淡马锡青年研究奖(2002)、新加坡国家科技奖(1999)等。曾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等国际杂志编委,现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obotics杂志主编、Automatica杂志编委等职。

 

 

  林宗利,1983年获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航天部502研究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1994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曾任航天部511研究所助理工程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应用与统计系助理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长江讲座教授。现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电机与计算机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致远讲席教授。

  目前研究方向为非线性控制、鲁棒控制和磁悬浮系统的控制。在这些研究领域中,林教授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近400篇,包括杂志论文175篇。曾获得美国海军研究总署(Office of Naval Research)青年科学家奖(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和中国国家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基金。

  曾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2001-2003)和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2006-2009)两本学术期刊的编委,现任Automatica、Systems & Control Letters、《中国科学:信息科学》、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等多本学术期刊的编委。林教授2008年当选IEEE控制系统学会理事会会员、2007年当选IEEE会士、2011年当选IFAC会士。

  林宗利教授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控制会议张贴论文奖第三届评奖委员会副主任,《系统与控制》丛书副主编,第31届中国控制会议(CCC2012)张贴论文协主席。

 

 

  刘德荣,1982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硕士学位,1994年获美国圣母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任职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中心。1995年至1999年,任斯蒂芬理工学院电子与计算工程系助理教授。1999年起,任教于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并于2006年任教授。2005年当选IEEE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平行控制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自适应动态规划、计算神经科学、复杂系统的控制与管理、智能控制、神经网络、电力系统等领域。出版专著10本,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AREER奖(1999)、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合作研究基金”(2008年,同东北大学张化光教授合作)等。
曾任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gazine等国际知名杂志编委。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杂志主编,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编委。

  刘德荣教授现为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第31届中国控制会议(CCC2012)会前专题讲座主讲人。

  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2011-2012 版权所有

  中国自动化学会 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电话:86-10-62551965;Email:tcct@is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