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优贤教授,工业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诸暨市人。1959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晋升为副教授;1984年获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进修;1988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优贤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工业控制研究所所长,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化工学会自动化委员会主任,浙江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曾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制浆造纸委员会副主席。

  孙优贤教授长期以来从事复杂工程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重大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在现代控制工程技术领域成就卓著。他提出并建立了我国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提出并协助组织实施了“中国工业过程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等两个重大专项,先后承担或主持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他的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并实现了产业化,达到了相当生产规模,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5年当选院士以来,获得重大科研成果25项,科技奖励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出版专著、编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孙优贤教授曾先后获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孙优贤教授多年来一直在中国自动化学会中任职,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五届理事,第六届常务理事,第七、八届副理事长,现任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他还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及中国控制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

 

  谈自忠教授(Prof. Tzyh Jong Tarn),现任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电子系统工程系资深教授,中国清华大学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会士(IFAC Fellow)。

  作为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会员,谈自忠教授曾担任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主席(1992-1993)、IEEE系统与控制学部主任(1995-1996)、IEEE董事会成员(1995-1996)。

  1997年,为表彰他在过去十年为促进智能机器人与系统技术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召开的第十届IEEE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授予谈自忠教授Nakamura奖,他也是该奖项的首位获得者。1999年,机器人工业协会授予他约瑟夫• F•恩格尔伯格奖,以表彰他在促进机器人科学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2000年,谈自忠教授因在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的开创性杰出贡献,获得 Auto Soft终身成就奖。2003年,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授予谈自忠教授机器人与自动化先锋奖,已表彰他在开发和实施机器人与自动化非线性反馈控制概念方面所做出的技术贡献。2009年,谈自忠教授获得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乔治• 萨里迪斯领导力奖,201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2010年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奖”和美国自动控制委员会约翰•拉加齐尼奖。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在1998年把谈自忠教授的研究成果刊登在1998年最佳研究生院特别报道上。他的研究成果曾被美国《华盛顿时报》、《芝加哥太阳时报》,英国《金融时报》,法国《世界报》等多家国际媒体报道。

  谈自忠教授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及中国控制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

 

  吴宏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39年生于江苏丹徒,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控制理论及其应用专业。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航天和工业领域的自适应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提出了“全系数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这是一套完整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对于一类对象在参数估计未收敛到“真值”的过渡过程阶段,能保证系统闭环稳定且具有良好性能。在智能控制方面提出了“特征建模”、“基于对象特征模型描述的黄金分割智能控制方法”、“航天器变结构变系数的智能控制方法”和“基于智能特征模型的智能控制方法”等,为降阶控制器和智能控制器的设计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对航天器控制和工业控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到目前为止,上述理论和方法已在航天控制和工业过程控制等多项实际对象中取得了成功应用。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2部。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吴宏鑫教授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现任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曾任第四、五、六、七、八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为第九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曾任关肇直奖第五、六届评奖委员会委员,现为第七届评奖委员会委员。他长期投身于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的各项学术活动和相关工作,为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控制会议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席裕庚教授,1968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1978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研究生,1979年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控制技术研究所留学,1984年获德国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一直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现为该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预测控制、大系统和复杂系统控制、智能机器人系统与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委、教委及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20余项。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预测控制的研究,在预测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大系统理论、智能机器人规划、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了《预测控制》、《动态大系统方法导论》等4部著作,主编学术会议论文集3部。先后获国家教委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和三等奖各3次,国家优秀教材奖2次,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次,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次,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高教精英、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席裕庚教授曾任国际自控联大系统技术委员会副主席(1996-1999)、第三届亚控会执行副主席和IPC主席(2000)、亚洲控制教授协会主席(2001-2002)以及40多个国际会议的IPC主席、副主席或成员。现任亚洲控制协会(ACA)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以及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Int. J. of Humanoid Robotics、自动化学报等11个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编委。

  席裕庚教授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及中国控制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

 


  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2011-2012 版权所有

  中国自动化学会 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电话:86-10-62551965;Email:tcct@iss.ac.cn